基于BIM的轻量化协同平台助力思科智慧城项目跨方协同管理
一、项目背景
思科智慧城项目位于广州番禺区,隶属于珠三角城市圈中心。本项目是科技创新城的首开区,也是番禺区国土规划局指定四个三维规划报批试点项目之一,总占地面积26.4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85万平米。距离广州中心城区半小时车程, 1小时车程可达白云机场及广州各火车站;2小时车程范围内可达区域内各大核心城市。项目在建造上延续大学城中轴发展,形成空间对轴呼应关系;延续完善智慧城中央X轴线,形成“双轴4R社区,产学研城一体”的大空间结构。另外在建设开发上采用了智慧“4R社区”模式;混合功能与智慧系统,凸显生态绿色理念以及海绵城市建设。
二、项目现状及需求
根据思科智慧城的项目定位,以及项目的垂直高差和建筑的不规则性等特点,项目在设计和施工两个阶段的BIM应用需求较强,另外在前期的宣传和给X汇报要求中,BIM的成果展示需求也较大,总体来说项目的整体BIM应用目标归纳为以下几点:
1、利用BIM的多专业协同,解决设计各分专业间的冲突问题,提升设计质量;
2、利用BIM对设计的各项分析,解决净高和空间的不足问题,优化空间布置;
3、利用施工阶段的各类数据和设备厂商的各类信息,录入BIM模型中,为后续的智慧运维阶段提供一定的支持。
因此在项目的整体执行过程中,甲方明确要求项目各个阶段均使用BIM技术,为后期智慧运维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三、为何选择协筑平台
虽然智慧城项目对于单体建筑模型可视化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目前行业内使用BIM应用还大多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多为具体功能的点式落地(模型可视、碰撞点分析等),大部分还没有做到模型和二维图纸相结合的深度落地应用状态。在目前基本审查都以平面图纸为基础的情况下,BIM应用在甲方及乙方中的使用还都是以配合为主,我们在考虑时,也暂时以辅助设计和展示为主要应用点。而又因为基于BIM模型的协作平台在目前阶段设计、实施难度较高,代价较大,且在目前法规大多以二维图纸为建造依据的情况下难以全面覆盖项目落地,我们最终选取了二维图纸为主的协同平台,主要解决文档管理,高效信息沟通,同时支持三维模型浏览,构件数据查询,以辅助解决图纸碰撞,错漏等问题。经过一系列的考量对比,项目最终选择了广联达协筑作为以BIM为基础的协同管理平台。
四、协筑平台使用情况
1、跨方成员归到同一空间
考虑到项目的复杂性以及跨方协作的属性,平台在建立时,就将跨参建方的成员加入到统一组织架构中,若某一方的参建成员较多较复杂,可在甲方下面设立了二级成员目录(如下图甲方“碧桂园”所示),这样一来,甲方、总包、监理等各参建方便可集合在同一平台上进行项目工作的交流沟通。
另外因为项目对BIM技术的需求较大,光BIM领导组下面就分了四个BIM执行组,包括:模型质量审核、设计跟踪BIM工程师、施工跟踪BIM工程师、系统平台管理,其中设计跟踪BIM工程师和施工跟踪BIM工程师下面都有个完整的BIM 小组成员。每个环节的成员都加入到协筑平台的空间中,真正做到了将跨方协同办公更直接而又落地。
(部分成员界面截图)
2、文档资料流转
通常,项目上的资料签收单、BIM核查销项报告、反馈和审核报告、协调会议纪要、设计阶段最终成果审核单等都是项目上最常使用的沟通标准文件,需采用正规流程方式进行,目前这些文件都是通过协筑平台的任务流程进步发布和执行,最后所有的资料再归档到协筑的文档模块中。另外由于在项目实施沟通中,具体实施的文件需要给责任人签字确认,签字可为电子签,协筑平台的电子签名就很好地实现了这点需求:只要在移动端的个人设置中设置好自己的手写签名,在任务中浏览文档附件的时候,就可以加上设置好的手写签名了。
3、BIM轻量化浏览
在思科智慧城这样的大型项目中,来自不同供方的海量BIM数据之间往往会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如果仅靠人工管理,很容易疏漏修改,这必然会导致项目图纸和模型数据的不一致性,导致施工返工或项目变更,延误工期、增加成本、浪费资源。利用协筑BIM协同模块和云文档模块可以集中存储和可视化浏览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图纸和模型文件,并且可在文件与文件、文件与BIM模型、文件与任务流程、构件与批注等之间建立关联关系。之后便可基于一个文件快速地找到相关联的模型、构件、批注、任务流程等。协筑BIM协同模块可实现多楼层多专业多模型的在线模型拼装,模型合成后可按楼层、专业、构件类型、构件规格分级浏览。在模型结构树中可灵活控制某些构件的可见性,再辅助以隔离、剖切和小地图导航功能,可实现非常方便高效地在线三维模型浏览,从而可及时高效的发现BIM模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可通过创建批注来记录BIM模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方的协调人可基于批注发起任务,将问题责任落实到人进行跟踪解决。
(拼装组合模型)
另外BIM文档中的相关构件可在协筑上生成二维码,并且贴在项目现场,相关人员可随时随地扫描浏览文件信息。通过整理得出,在BIM的浏览功能上,目前的协筑平台已经实现如下功能点:
(协筑BIM浏览功能详细介绍: http://xz.glodon.com/cms/372.html)
4、任务流转协同办公
传统模式下, 项目之间的流程处理均通过纸质方式实现, 很多需要并行处理的问题只能串行解决, 而且疲于多头奔波, 四处找人之苦,存在流转资料审批不及时, 不便于监督追踪,而且责任分不清等问题。现在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使得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化, 平台化, 使工作由无形变有形, 流程节点上工作痕迹均有据可查, 工作状态清晰可见, 不受环境和地点的限制, 效率得以大大提升。目前,思科智慧城项目上处理的流程业务类型涵盖了进度, 质量、安全管控等全方面。例如图纸,方案等审核, 分包进场提资, 提交施工方案,每个月度更新工人名单, 会议通知, 分包设备材料进场审批等流程的管理; 项目文件评审类流程使用最为频繁, 尤其是技术、安全、生产三个部门, 线上实现发起任务后, 相关各方协同处理, 审核, 验证, 通过短信、a p p 提醒,第一时间快速响应, 而且任务处理结束后文件自动归档、通过电子签名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效率显著提升。“ 工作方法流程体现, 工作任务任务体现, 工作状态以任务完成情况体现,工作成果文档体现” 的思路也非常值得借鉴。
(BIM报告提交反馈)
(洞口预留图纸【测试】)
5、电子签章进一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协筑的电子签名实现了审批者可以在审核流程的同时,在附件的表单选择相应位置进行签名,流程结束后,表单上的相关人员也都在线签好字,打印出来就可以在本地归档,真正实现线上流程审批,无需再线下补签,做到无纸化办公。目前协筑的电子签名功能已经初步实现线上闭环,理论上若是项目参建各方都达成共识后,是可以适用于各类流程,无需线下补签。除了质量安全问题相关的流程,如各类联系单,方案评审,沟通函件,分包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等大多数流程,只要参建各方达成共识,通过线上审核,电子签名,最后再打印出签名文件本地归档,是可以满足管理需求。政策大环境方面,国家目前正在大力整治环保,提倡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而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的使用量,可以节约资源,对于环保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利用BIM技术,思科智慧城项目取得了优异的应用成效,X也把这项运用推荐给创新城前期指挥部,建议金光东隧道也应用BIM技术保障项目实施,目前已经提供前期资料进行实施评估。通过协筑平台的运用,更让BIM技术从浮夸走向理性,更落地更实用,真正为实现项目最初规划效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我们也在此希望,协筑能够为更多的工程项目带去便利,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更成功。